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思路比較簡單的類器官庫建立和臨床隊列研究文章,芬蘭科學家WojciechSenkowski等在2023年6月19日發表在DevelopmentalCell(11.8/Q1)上題為“Aplatformforefficientestablishmentanddrug-responseprofilingofhigh-gradeserousovariancancerorganoids”的文章,本研究建立了一種成功率高且能夠長期擴增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HGSC)類器官...
支原體清除劑是一種大小僅為0.2~0.3μm,無細胞壁,可透過一般過濾膜(0.22~0.45μm)的原核生物,在細胞培養過程中,支原體感染發生率達到63%,因而細胞培養過程中被支原體污染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多篇文獻研究表明:當細胞(特別是傳代細胞)被支原體污染后,細胞內的DNA、RNA及蛋白表達發生改變,而細胞的生長率一般并未發生顯著的影響,因而細胞被支原體污染一般難以察覺。本品用于解決因支原體污染而導致細胞污染或狀態下降的問題,同時其對于常見的革蘭氏陰性和陽性菌也有一定的清...
類器官在藥敏藥篩這塊的活力檢測方法采用ATP生物發光技術的方法相對其它方法更簡便,更準確。小愛帶您了解一下檢測方法吧。1、ATP生物發光技術原理在類器官細胞培養物中加入相應試劑使類器官裂解,釋放ATP,熒光素酶催化底物熒光素的轉化,高效利用ATP的能量,發射光子形成光信號。發光強度與ATP在一定范圍內成正比,而ATP又與活細胞數目又呈正比,因此可以對類器官活細胞數目進行定量檢測。2、類器官ATP生物發光方法(1)類器官的準備使用適合進行發光檢測的24孔板,每孔接種類器官與基質...
2020年,北京理工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黃淵余研究員課題組在生物領域期刊《BiotechnologyAdvances》發表了題為《ThechallengeandprospectofmRNAtherapeuticslandscape》的綜述論文(IF=12.831),系統總結了mRNA療法的關鍵技術和研究進展(圖1)。圖1mRNA療法示意圖(a)體外轉錄mRNA的結構;(b)mRNA遞送載體示意圖;(c)mRNA入胞表達目的蛋白示意圖基于信使RNA(mRNA)、小干擾RNA(...
外泌體(Exosomes)是一種能被機體內大多數細胞分泌的直徑大約為30-150nm的微小膜泡,在體液中廣泛存在,外泌體攜帶和傳遞重要的信號分子,參與細胞活動的重要調控。圖1外泌體示意圖(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參考用)2013年美國科學家Rothman、Schekmam以及德國科學家Sudhof因發現細胞內部外泌體合成運輸調控機制聯合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他們的發現使外泌體的研究到達了全新的高度。截止2023年7月,全球共有118個國家科研工作者從事外泌體研究,相關文...
先天淋巴細胞(Innatelymphoidcells;ILCs)是一種先天免疫細胞,也是淋巴細胞,但是由于缺少適應性抗原受體,所以大多駐留在組織中,和組織的纖維密切聯系在一起,當機體遭受感染時ILCs能夠快速反應并產生一系列細胞因子,這些蛋白引導發展中的免疫反應,使其適應最初的損傷,而在感染初期T細胞只來得及做較低限度的準備。ILCs對組織內早期抗炎抗感染十分重要,除此之外,先天免疫也與后天獲得的適應性免疫聯系緊密。科學家們一直在進行各種各樣的研究,希望ILCs也能夠像其他免...
近日,人工合成甜味劑阿斯巴甜可能致癌引起廣大網友討論熱潮。據世界衛生組織消息,7月14日,國際癌癥研究機構、世界衛生組織和糧食及農業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最新發布了阿斯巴甜對健康影響的評估報告。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援引對人類致癌性的“有限證據”,將阿斯巴甜歸為“可能對人類致癌的物質(2B類致癌物)”,聯合專家委員會重申其每日允許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40毫克。人工合成甜味劑在食品生產工業中應用廣泛,基于對健康的考慮,我國對其使用量有嚴格的規定,本期小愛就帶大家一起了解食品中常用...
線粒體是在真核細胞中由雙層高度特化的單位膜圍成的半自主性細胞器,能產生能量以維持細胞正常的生理活動。大量研究表明,在生物的生長、發育、代謝、衰老、疾病、死亡以及生物進化等方面,線粒體參與其中進行調控或信號傳導,且還參與細胞內Ca2+的穩態、活性氧(ROS)的產生以及細胞色素C的釋放[1]。關于線粒體的研究在近十年來仍呈爆發式增長,也是近年來高分文章的焦點之一。圖1Ca2+和ROS/RNS在線粒體能量產生中的作用[1]。目前文獻中對于線粒體的研究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形態結構的檢...
電話
微信掃一掃